市场动力机制的形成基础是经济利益。因此,经济利益是市场得以运行的原动力,是市场运行机制的核心。
动力机制是管理系统中产生工作积极性的机制。在政策层面上,动力机制是各种管理措施相互支持、补充、衔接和制约的耦合;在功能层面上,动力机制是对人的积极性的诱导、激发、强化与整合;从机制分析的角度看,动力机制是由多个子机制构成的,如导向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控制机制;从机制设计的角度看,动力机制是组织内部权力、责任、利益的优化配置;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结构是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机制是要素之间的作用机理,结构透过机制而派生功能。动力机制受到其置身其中的文化“场”的影响,在不同的组织文化、社会文化中,应该设计不同的动力机制。动力机制理论是将管理系统的工作动力作为因变量,将权力、责任、义务作为自变量,设计组织的政策体系,从而构建有效的导向、激励、约束和控制机制,使系统在机制的作用下发挥应有的功能,而不仅仅在人的操控下运作,其研究目标是追求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动力机制理论是一个崭新的、成长中的研究领域,广泛吸收中国古典哲学、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
企业动力机制是使企业和职工都有应获利益和应负责任。激励职工把企业目标的实现和企业主人积极性的发挥触合在一起,形成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企业运行的动力,归根到底来自企业内部不同行为主体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企业的动力机制,就是通过激发企业内部的利益动机而形成企业经济运行所必需的动力。企业动力机制的实质就是通过一定的经济利益机制,充分调动与发挥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企业通过主动提高自身素质、改善经营管理、增强内在活力、挖掘内部潜力,能够增强企业外部竞争力与综合实力。它是企业经营机制的原动力。企业运行是否正常,运行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它发出的动力大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激发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是企业动力机制的重要内容;在经济上,大体上包括企业权力机制和利益机制两个方面。转变企业权力机制是启动企业动力机制的前提条件;转变企业利益机制是启动企业动力机制的基础。企业的利益结构,由国家利益、企业利益、职工利益所组成。与此相适应,企业的利益机制也有层次性。具体表现为:①调节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分配、以调动企业争取盈利最大化的积极性。②调节广大职工与经营者的利益分配,以调动经营者积极经营、主动改善经营的内在冲动。③调节企业职工之间的利益分配,以利于按劳分配原则的贯彻和实施,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总之,只有在上述两个方面配套改革的情况下,企业才会拥有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充满活力的动力机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